[散文随笔] 故乡的路

[复制链接]
查看533 | 回复0 | 2022-12-1 10:5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故乡的路,记忆着不同时代的酸甜苦辣;述说着世代更迭的沧海桑田;记录着故乡的发展变化;承载故乡的过去,见证着故乡的现在,憧憬着故乡的未来……

儿时,所在的村庄通过一条不足千米,羊肠不能再羊肠的小路连接着当时的乡道。说是小路其实是由条条弯曲的田埂自然连接而成。沟缺不断,高低不平,杂草丛生,天晴日久才因人的践踏略显“苍白”,一经下雨又荒芜依旧。时人所有物什,都必须通过肩挑背扛,踏寻着它出入。由于当时闭塞与落后,人们皆无怨无悔踏走着它,因世代相沿也就乐而无忧

就读初中时,因改革带来了发展,人们不断走出去,腰包也不再干瘪了,渐渐地偶尔有人添制起自行车了。于是,便一拍即合的七拼八凑地修成了凹凸不平的时称机耕道。说是机耕道,能“通机”的时间,一年也不过尔尔。下雨自不能“通机”,雨过天晴,没有过十天半月也无法“通机”。于是洗刮自行车泥巴,是家常便饭。特别是每年长雨季,填充在机耕道的泥土,经雨水饱浸,糍性十足,深没脚踝,人们为了安全方便只得穿长近膝盖农田靴出入。于是带草小田埂又成了香饽饽。此时的人们望路兴叹,如鲠在喉而痛苦不堪!

直到不惑之年,随着改革的深入,国力逐渐增强,沐党的“三农”政策之甘露,故乡这条必经之路,终于全盘硬化,且一再加宽,眼下这条曾经的羊肠、昔日的机耕道,已经是一马平川,可通八轮、四时通畅、日夜便捷、错车勿须减速……

如今年已半百、略知天命的我,每念至此,无不浮想连篇:

族人落户于此已650余年,出入羊肠就有600多年,真正有如此便捷的硬化路,才不足20年!何也?党恩浩荡是也!

细细思忖起来,红旗下的故乡变化何只如此呢?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