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散文随笔] 俺山里人【散文系列】张宝忠

[复制链接]
查看645 | 回复0 | 2023-1-28 14:13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说这话时咋也不如北京人撇着京腔,高挺起胸脯气昂昂地说:我们北京人……气粗;更没有软绵绵的上海人说:阿拉上海人…….潇洒。甚至在脱去山汉儿衣衫没几天的城镇人面前,俺山里人似乎也总不那么顺溜儿。

我就纳闷:不是都说革命是在山里长大的,革命是山里人用小米粥喂活的嘛,咋有那么多人看不起俺山里人。思前想后答案有了:归根结底是俺山里人穷,穷则落后,落后就愚昧。而这愚昧就向拌马索一样,时时搅拌着俺山里人向现代化迈进的双腿。

你有拌马索,就不兴俺有松马索【也不知道有这词没有】。山里人也是要建设全面小康的。这话也许让有些人听了不信,但却是实实在在的。现在都在讲观念更新,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。于是,俺山里人也有斗胆破了祖上世代土里刨食的习俗,三鼓捣两鼓捣地捣起了买卖:什么种木耳,养獭兔,办绒山羊基地……还不赖,真有挣了的,当然也有赔了的。但挣的风光,赔的也不丢人。不是说要教学费吗?吃一堑,长一智。这样无论是汗津津地握着挣来的老人头,还是攥攥拳头下决心再大干一场,都心里满满的是充实的。因为俺山里人毕竟迈开了向前走的步子……

啊,俺山里人……

自然也有不少山里人掐指捏掌,老在原来的小农天地里转圈儿。你要养兔,他说:死了咋办?你要办厂,他说:赔了谁负责?最后你干脆在那二亩薄地上种药材,他也会扯着嗓子喊坏了祖上的规矩。祖上的规矩是死的,可人是活的,山里人世代受穷,就是吃了这“死”的亏。“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”,可算让老辈子人说绝了。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土里刨食。哎!窝囊透了。好在人们也能自慰:穷不生贼。就这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。赤条条的来,又赤条条地去,——一辈子一无所有,留给自己和后人的是越耕越薄的“田”。

哎!俺山里人……

人说山汉精[明,山汉精[明。精,说明我们还不缺心眼,只是没有把全部心思用在正道上。那个五大三粗的小伙子,要把喝酒赌钱的劲头用在特种养殖上,咋样!那个因为一个小鸡,与邻居打的头破血流的婆子,好好养百八十只生态鸡,瞧瞧。那个不惜撕破面皮,要一万六千块钱财礼的女娃,把心计用在服装加工上,出嫁时大大方方带一套嫁妆。又何至让人戳脊梁。俺山里人不呆也不傻,所缺少的是城里人干事业的劲儿,叫事业心或勇气。

哦,俺山里人……

可喜的是已有不少山里人[大多数是青年人,已经走出世代居住的大山,开始了新的探索——跑运输、办工厂、开商场、建特种养殖……

反正走着祖辈从来没有走过的道路。几年下来腰包里还真赚了不少。俺可不会学有些人搞高消费、提前消费,俺还惦记着村前那条河上该架座桥了;吃低保的张大爷老屋该修了;娃娃们该有几台微机上网了[不是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吗,这事得快办]……

嘿!俺山里人……

河北省蔚县柏树乡岭南村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